在讨论美国最强大的武器时,人们可能会想到其金融实力或者军事装备。但令人意外的是,一瓶简单的可乐竟能将一个人口超过1.3亿的国家纳入其势力范围,这一个国家正是墨西哥。
回到19世纪末,可口可乐还只是亚特兰大一家小药店里的神秘配方。如今,它已经成长为一个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的饮料行业巨头。
水、糖、,这些看似普通的原料,在可口可乐独特的商业模式下,变成了一把利弊并存的双刃剑。
一方面,它们巧妙地结合,创造出让消费者难以抗拒的独特口味;另一方面,却引发了对全球资源的贪婪掠夺。
在许多国家,该公司通过种种手段,以极低的价格甚至免费获得水资源使用权,然后将这些本应属于公众的廉价资源,转化为高的附加价值的商品,从而获得巨额利润。
可口可乐利用发展中国家对资源利用价值的无知,趁机大规模开采资源,完全不顾对当地环境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,将一系列社会问题留给当地政府和民众去解决。
如果将可口可乐的全球扩张比作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,那么墨西哥无疑是这场战争中受伤最严重的“受害者”。
在这个拥有1.3亿人口的国家,可乐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饮料的范畴,演变成一种生活方式,甚至几乎成为一种“信仰”。
据统计,墨西哥人均每年消费可乐高达163升,这一数字是全球中等水准的六倍多。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,在墨西哥的一些地区,可乐的价格甚至低于饮用水。
这种价格倒挂现象,使得经济条件较差的贫困家庭不得不选择可乐作为日常饮品。
许多家庭由于买不起奶粉,母亲又因营养不良而奶水不足,家长便用可乐代替母乳和牛奶来喂养家中的婴幼儿。
在短短20年内,墨西哥的糖尿病发病率激增两倍,成为该国健康的主要杀手。同时,墨西哥的肥胖率也一路飙升,位居全球首位。
这些健康问题不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,还使国家的医疗系统不堪重负,濒临崩溃。
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,可口可乐公司不仅拒绝承担相应的责任,还试图将问题归咎于墨西哥人所谓的“糖尿病基因”。
尽管可口可乐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创造了一些就业机会,但其提供的工作往往伴随着低薪和高强度劳动。
工人们每天在狭小的车间里长时间工作,却只能获得微薄的收入,难以维持体面的生活。
这使得当地本已存在的贫富差距逐步扩大,富人越来越富,穷人越来越穷,社会矛盾不断激化。
长期这样下去,当地地下水位急剧下降,居民日常用水越来越困难,水龙头流出的水慢慢的变少,周边农田也因缺水而干涸,农作物大面积枯萎。
而且,为满足可口可乐对糖和的巨大需求,当地不得不大规模砍伐雨林,用于建设大片单一的甘蔗和咖啡种植园。
当地许多物种失去了生存的家园,面临灭绝的危机,当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,难以修复。
每年,数以亿计的可口可乐塑料瓶和铝罐被到处乱丢,最终大量流入海洋或被送往填埋场。
这些垃圾在自然环境中需要数百年才能降解,它们不仅污染了土壤和水源,还对海洋生物构成严重威胁。
海龟可能会误将塑料瓶当作水母吞食,导致肠道堵塞最终死亡;海鸟被废弃的铝罐环缠住脖子,无法正常觅食,只能在痛苦中慢慢死去。
与墨西哥的悲惨遭遇相比,中国在面对可口可乐的“入侵”时,果断采取行动,成功地保护了我们的利益。
1979年,可口可乐郑重进入中国市场,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“吃螃蟹”的外国品牌。
当可口可乐试图染指中国部分水源,意图控制这一关键资源时,中国政府果断采取行动。通过完善法规、加强监管,明确水资源归国家所有,任何企业不可以随意侵占。
与此同时,中国本土饮料品牌的崛起,为市场带来了更多选择。从早期的北冰洋、天府可乐,到后来的娃哈哈、康师傅,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价格实惠、口味适合的选择。
这不仅限制了可口可乐的市场占有率,迫使其调整策略以适应中国市场,还为整个饮料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。
各品牌纷纷加大研发投入,功能饮料、果汁茶饮等新品层出不穷,极大地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。
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慢慢的变多的中国消费者开始选择更健康的饮品,这种消费习惯的改变,就像是为国民健康增加了一道保护屏障。
中国通过政府的明智决策、本土企业的竞争以及公众意识的提高,成功避免了被美国资本通过可乐“奴役”的命运。
这不仅保护了国民健康,也维护了国家的经济主权,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跨国公司的扩张提供了宝贵经验。
墨西哥小城拿碳酸饮料解渴,因为可乐厂抽光了饮用水? 观察者网“肥宅快乐水”的黑暗面:可口可乐是如何在全球掠夺资源的?界面新闻